今年以来,保险业积极促进“稳就业”“保就业”。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行业协会”)积极响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举办保险行业专场,面向行业、高校毕业生及各类求职者开展线上招聘活动。
(资料图)
据悉,行业协会官网已开设行业招聘主题专区,面向全行业收集社会招聘岗位需求,并持续通过官网官微发布推送。
据记者统计,目前有十几家保险公司正在揽才,并释放了投资、运营、数字化建设、核保核赔、精算等重要业务环节的岗位。综合险企的招聘信息来看,保险行业招聘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尤其急需信息科技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人才需求多样
近日,新华保险(601336.SH)人才招聘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总部招聘信息显示,此次释放涉及信息技术、渠道管理、运营两核、公司治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纪检巡查、法律风险审计等八大类重要岗位。
昆仑健康保险在各大招聘网站发布的职位信息显示,计划招聘投诉管理岗、消费者权益保护岗、核保管理岗、操作风险管理岗、系统测试经理、平台管理岗位、法务专员等。
从拟招聘人员的专业范围来看,也验证了保险公司对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旺盛需求。
比如,投诉管理岗的岗位职责除了负责管理公司投诉及业务品质的管理,建立健全业务品质及投诉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品质管理及投诉管理流程之外,还需要负责设计开发业务品质及投诉管理作业平台或工具,监测、统计、分析业务品质指标,及时反馈问题并提出相应整改建议,防范及降低业务风险;负责投诉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业务、流程、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落实考评机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保险公司拟招聘的核保管理岗的任职要求是医学类相关专业的人才。
事实上,随着保险公司大健康、大养老战略的逐步深入,保险公司对于拥有医学背景毕业生的需求旺盛,集中在核保岗、核赔岗、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健康险事业部等专业技术岗位。
一位寿险公司行政部总经理对记者表示,“很多保险岗位确实需要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人才。比如,商业健康险经营涉及面很广泛,不仅要求相关从业人员熟悉经济、金融和保险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其精通法学、管理学及计算机等方面的技能。同时,由于健康险主要涉及人伤与疾病风险的保障,相关专业人才还需要对医学知识有充分的把握。因此,保险业对医学、法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比较大。保险精算师这类的尖端保险人才,主要是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和管理的专业人员,在保险经营、风险和战略管理、社会保障领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保险公司对精算学、数学、统计学等相关人才的需求较大。”
《2022年度上海市金融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引》显示,根据上海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金融细分行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数据,2022年度金融校招岗位需求方面,保险业排名前三为专业人士(占比80%)、市场类(占比60%)、技术研发类(60%)。2022年度金融校招专业需求方面,保险业最看重的专业为保险(100%)、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税务等、金融、数学(四类专业均为40%)。
记者注意到,在近期保险公司的招聘信息中,精算岗位出现的频次较密集。
一位险企精算负责人表示,由于此前取消了“中国精算师”资格认定,精算人才只能考取北美、英国、澳洲等国际精算师资格,考试语言及较高的考试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精算专业学生的参与程度,精算人才队伍增长较为缓慢。
北美精算师协会国际部董事总经理皮特森近期公开表示,中国的保险行业里,普通的运营和销售人才是充足的,但是像精算师这样高质量、高技术层次的人才却存在较大缺口。“中国大概有2000~3000名精算师,经过北美精算师协会认证的精算师约1400人,对应中国14亿人口而言,还有巨大的需求空间。和美国2.5万名精算师服务3亿多人口相比,中国至少需要数万名精算师。”皮特森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对保险业的经营逻辑产生影响,保险业对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应用运维、系统管理等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大增。
公开招聘材料显示,有不少寿险公司正在招聘包括数字化项目的项目经理、数据科学家、大数据平台架构师、数据可视化分析、开发工程师等岗位人员。另外,一些财险公司释放的信息科技类职位也比较多,包括AI研发工程师、数据工程师及分公司信息技术岗、信息安全岗等。
原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要大力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才。鼓励选聘具有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重点关注数据治理、架构设计、模型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专业领域。积极引入数字化运营人才,提高金融生态经营能力,强化对领军人才和核心专家的激励措施。
深度参与创造新业态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已经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强数字化顶层设计的关键环节,提升自身科技能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进行创新孵化,并与业务部门紧密协作,实现赋能业务,服务客户。
在实施层面,数字化转型目标的达成主要落在了人才引进上。
“目前,大部分公司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的投入,保险科技人员也逐渐占据了校招和社招需求人数排行榜的前列。保险公司主要争取的群体聚焦具备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构建技术、传感技术、图计算技术等真正颠覆行业的技术人才。”上述寿险公司行政部总经理表示。
“不论是业务面、中层管理,还是高层管理,每个层次都需要特定的金融科技人才支撑。特别是能够形成金融科技合规与创新的思路和战略规划的科技人才,会为保险机构的后续展业带来巨大价值。”一位财险公司信息部人士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保险科技数字化人才为其所在公司创造了新的业务竞争力。这些人才针对公司经营的实际需求,打造了保险科技智能营销平台,实现精准定位目标受众,运用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营销模式,满足用户需求。同时,这些科技人才还帮助公司完成从核心系统到前端的全链条线上化,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这些人才能够为保险公司相关业务提供预测性分析能力,能将平台协作、大数据洞察转化为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核心能力。而预测性分析能力,是保险公司利用各种先进数字化技术分析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对未来产品运行状态,或其他有关产品的不确定事项进行预测,为保险公司的下一步服务化战略发展方向提供依据。认知性分析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行为产生的数据,发现客户的需求和偏好,设计维持客户忠诚度的方案,包括促进与客户的沟通,丰富客户服务体验,在个性化的基础上,为客户定制服务等。在上述层面上,不仅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和相应的技术水平,还需要了解金融知识和业务,即需要同时具有迭代思维和新型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上述信息部人士进一步表示。
资深保险猎头李先生对记者表示,通过人才赋能带来的价值增长越来越被重视,不少保险机构逐渐加大数字化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力度,通过开设新员工轮岗科技中心、以学带训孵化项目、建设数字融合人才库等多种方式,在项目实战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在培养中更注重实战性、应用性。
据悉,已有寿险公司初步建立了数字产品经理能力培养模型,即重点打造业务场景流程梳理能力、数据分析模型搭建能力、关键数据解析提炼能力和数据分析业务优化能力。形成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先导入—再带练—再练习—后陪伴,逐步放手,能力养成的方式,以捕获真实客户需求和体验为目标,实现全公司跨域全流程数字化能力。
人才培养机制待完善
新经济、新业态和新险种正不断涌现,保险服务工作的“技术含量”随之提高。
不过,据采访了解,有些保险公司内部仍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一些员工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已经难以跟上行业发展新潮流。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比如在财务审计方面,各家保险公司的审计人员多为财会、保险专业人员。虽然这些专业人员有扎实的财务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但是在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而审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应具备审计能力、IT技能、保险业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多项技能。目前,国内几家大型保险集团均已有相关的信息化审计专业人才,但仍有多家公司尚未引进相关人才。
“实现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解决的是人才供给问题和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企业可以对有发展潜质的骨干员工或计划朝高精尖方向培养的人才,系统地专门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对这批人才进行知识储备抽查,并实时评估培训效果,反馈评估建议和意见,培养计划长期有效开展。或者可将后备人才送去高校‘回炉再造’,对技能型人才、领导职务后备干部等人才,定期举办专业培训讲座、课程,定期输送人才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技能、开拓新思维。对领导职务后备人才开设管理培训班,在强化技能训练之时,培养领导能力,突出综合素质教育。增加保险人才专业知识储备,联合培养专业性人才,为培养高精尖人才发挥积极作用。”上述行政部总经理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