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猪价格较春节前跌10%


(资料图)

1月31日数据显示,当天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3.85元/公斤,较春节前的市场价跌幅约为10%。

当前生猪行情低迷,供大于求。节后养殖端恢复出栏,尤其近两日规模场增量明显,部分企业小体重猪源出栏占比增加。山东、河南部分区域外省调入猪源增量明显,企业屠宰压力较大。养殖端整体出栏节奏较快,价格一跌再跌。

春节后是猪肉消费传统淡季,连跌三个月的猪价继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长假后又遭遇“开工跌”。

1月30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6日~20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48:1,连续三周处于5:1~6:1之间,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与此同时,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1月30日,全国生猪(外三元)价格报15.1元/公斤,较前日下跌0.42元/公斤,环比下跌16.94%,较去年10月价格高点已跌去47%。

“跌跌不休”之下,全行业再度陷入阶段性亏损阶段。从能繁母猪产能看,料今年生猪产能同比小幅增长,需求则成为猪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也关系到上市猪企的业绩修复。

全国生猪平均价格降幅达到42.8%

春节过后,猪肉进入消费淡季,需求下降,供应出现过剩。而在生产端,一些生猪养殖户反映,春节后生猪价格延续了节前下降的走势。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月份第4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82元,已经连续13周下降,累计降幅达到42.8%。

根据当前价格测算,生猪养殖已经进入了普遍亏损,养殖场户每出栏一头商品猪,亏损额在100元以上。当前猪粮比价已经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后期如果猪价持续低迷的话,预计国家将视情况启动冻肉收储。

近期,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国家发改委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以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已经连续三周处于5:1到6:1之间,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一月份新发地市场猪肉价格呈现波动下行的走势,春节后短暂反弹后继续走低。1月30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每公斤19元,比较1月27日下降11.63%。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生猪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

对于猪肉需求来讲,节前和节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春节前猪肉消费超预期主要受”假日+放开”双因素叠加作用的影响,其中“假日”因素是主因,“放开”因素是次因。猪肉消费旺盛,屠宰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有效对冲了节前毛猪抛售力量,对生猪价格形成了一定支撑。

对于节后来讲,“放开”因素继续利好节后需求,特别是餐饮业的持续复苏,将是节后需求淡季中为数不多的消费利好因素。但更关键的是“假日”因素的消退,抛开2023年春节的特殊性不讲,正常年份节前和节后猪肉消费的下滑幅度约在20-30%左右,即便是前述餐饮业复苏能对冲掉一部分消费下滑,但猪肉消费的季节性因素仍是主导性因素,这种季节性带来的需求边际下滑幅度对价格的冲击将十分显著。

因此,今年春节前后的消费并不会脱离历史规律,短期猪肉消费的下滑不可避免,需求不足是短期压制现货价格的关键。

2023年1月份,因猪价走势低迷,全行业进入阶段性亏损。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生猪均价15.46元/公斤,环比下跌23.6%,同比上涨5.8%。1月自繁自养平均亏损264元/头,环比下滑510元/头,同比下滑15元/头;外购仔猪育肥平均亏损355元/头。

2022年,大级别猪周期并未出现,猪价全年一波多折,行业盈利情况整体低迷。进入2023年,若全行业继1月份后持续亏损,盈利低迷跨度较长将使高成本产能上市猪企的现金流消耗持续加大。

回顾春节长假前后的猪价表现,走势多为弱震荡。节前一周受备货需求提振,猪价持续上涨,但因终端需求有限、供给相对充沛,价格涨幅受限。长假期间,生猪出栏与屠宰开工量较低,支撑猪价小幅攀升。春节后往往是猪肉消费淡季,下游需求缩减,养殖与屠宰端逐步恢复至正常出栏与开工水平,供大于求导致猪价再度走低。

猪价连跌不止使得生猪二次育肥已处于亏损状态,自繁自养徘徊于盈亏平衡点。研报认为,预计短期内生猪价格将震荡小幅回调,偏弱运行,猪价再度陷入亏损区间,新一轮产能去化开启,预计2023年下半年有望扭亏为盈。

2023年生猪供给端先减后增,而消费端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或有逐步复苏走势。

《2023-2028年中国生猪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