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9

7月9日,微信公众号“淮北市摄影家协会”发布消息称,张秉政2023年6月摄影作品《运河魅影》六幅入展杭州中国大运河摄影联盟“运河中国”大展。引发争议的是,入围摄影作品人影憧憧,模糊不清,看着挺晕。不认可的网友调侃道:“现在没有防抖的相机很少了。”“拍得不错,下次不要拍了。”

2023年6月摄影作品《运河魅影》六幅入展杭州中国大运河摄影联盟“运河中国”大展。文中提及,张秉政是淮北师范大学原学报主编兼校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化学者,中国高教摄影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淮北市摄影家协会顾问。摄影作品及理论文章获2006年、2008年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金像奖,安徽第十七届摄影金奖,2012年再获中国摄影教育最高奖“红烛奖”。 由于作品引发争议,该篇推送文章意外阅读量破10万+。也有人认为,此次事件涉及炒作。


【资料图】

早在5月4日,微信公众号“中国摄影出版社”发布《公示 | “运河中国”影像大展及文献征集拟入选作品》,张秉政《运河魅影》六幅作品位列其中。

据悉,“运河中国”影像大展举办时间为6月15日-7月31日,汇集了全国各地摄影家关于大运河的摄影作品300多幅(组),共分为两个主题进行展览。

据“运河中国”大展的策展人崔波介绍,作品入围的含义可能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摄影出版社的入选,另一个是展览入选。而张秉政的作品并未入选主展览,其作品也没有在运河系列展览中展出。

职业策展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蒋澍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对这位摄影师不熟悉,但对于其作品表示宽容态度。“其实这很正常,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摄影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其次,摄影作为一门艺术来说,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可能,总要有突破,以非常规的手法去表现。常规手法审美疲劳的情况下,有时候做一些变化未必是坏事。

有人质疑照片拍摄者张秉政炒作,但他则表示,想要用这种方法表现运河流动、朦胧和模糊的美。对广大网友提出的问题,他会虚心接受。他觉得能引起热议,也是对运河文化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而在照片入围的同时,组委会也邀请他参与运河主题的发言。他的作品是展览的很小一部分,自己主要想把运河文化传播出去。

蒋澍解读说,张秉正这种动态模糊的表现手法,国外摄影师经常会使用,其实也是一种理念。“他那种理念是表现一种突破时空的感觉,不是让画面固定在一个地方。许多人认为摄影是瞬间表现艺术,凝固瞬间。但这类作品不是凝固瞬间,而是让瞬间产生一种变化,产生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因此,会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一般来说,大部分人会以自己能不能看懂,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其实在艺术审美这方面,我们也希望带来一些突破。”

实习生 徐咏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