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盘后,诺辉健康(06606.HK,股价17.72港元,市值81.09亿港元)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公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264.6%;实现毛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294.74%。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调整净溢利为6130万元,而2022年同期则为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1.062亿元。这是公司首次实现12个月经调整净溢利(即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较之前预期目标提前一年实现盈亏平衡。
在同日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诺辉健康董事长兼CEO朱叶青将公司的增长归功于高壁垒的创新和高效率的执行,就公司收入的主要渠道、明星产品“常卫清”的收入确认方式、公司的人员数量、检测能力和产品的技术研发壁垒做了详细说明。
朱叶青长达半个小时的开场介绍非常详细,再加上近百家的与会媒体规模,不禁让人联想到上周在市场流传的一份“做空”报告(详见《癌症早筛明星公司半年报发布前夕被质疑财务造假 诺辉健康:严重歪曲事实》)。面对公司是否已经通过法律手段维权的提问,朱叶青表示“我们一定会通过法律手段去采取进一步的法律的措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年内拟将销售费用率降至40%
在诺辉健康目前已经上市的三款产品中,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依然是其主要的营收来源,上半年实现收入4.9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566.2%,占整体营收的60%;幽门螺杆菌消费者自测器“幽幽管”亦实现了大幅增长,上半年实现收入2.1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47.4%;而噗噗管实现收入1.2亿元,较2022上半年增长80.9%,收入和增速为三种产品中最低。
公司表示,常卫清销售收入和所得毛利增加的原因来自销量及确认收入的有力增长,及单次检测收入的显著提高。单次检测收入的提升得益于医院和触达消费者的头部渠道占比提高;销量提升则进一步强化了生产和检测的规模效应,降低了单次检测的成本。
根据朱叶青在媒体沟通会上提供的数据,常卫清、噗噗管、幽幽管收入的主要来源均是医院渠道、消费医疗、民营体检及其他,常卫清的三渠道收入占比依次是52%、43%、5%,噗噗管的是2%、66%、32%,幽幽管的是1%、78%、21%。其中,常卫清的医院渠道最为发达,在公司的医院渠道收入中,民营医院和诊所的收入占比达95%,公立医院占比5%。
“我们说的消费医疗是‘泛消费医疗’。”朱叶青表示,公司的消费医疗更多是To B To C的模式,即由隐性刚需推动B端推广到用户手中,B端包括三大类: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天猫、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健康管理平台,体检中心等民营机构。目前,平安集团是诺辉健康在消费医疗领域最大的合作伙伴。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诺辉健康的销售及市场开支为5.71亿元,销售成本为7517.4万元,销售费用率为69.4%。过去几年,公司这一指标一直居于高位,2020年至2022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92.21%、127.4%、72.56%。
诺辉健康首席财务官高煜称,在公司初创时,很多市场销售费用是先置的,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增加,销售费用率一定会迅速下降,但金额会上升,公司计划销售费用率到2025年降至40%。
贸易应收款项9.67亿元
除了销售及市场开支,应收账款是诺辉健康中期报告中另一个突出指标。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高达9.67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218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6.8%,中报显示该增幅主要由于应收账款增加所致。而在2020年至2022年,诺辉健康的应收账款连年攀升,分别为0.57亿元、1.34亿元和5.85亿元。
对此,朱叶青解释称常卫清的收入确认以完成检测服务为主,渠道合作的账期少则90天,大部分渠道为90-180天,大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者医院为180~360天,公司一般在开具发票以后才启动收款流程,所以应收账款较多,但从资金周转率看,公司对应天数为150天至200天,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如启明医疗、艾德生物)的250天(约数)。
那么,这种商业模式是否健康?朱叶青表示,从过去的几个半年度看,公司当期的实际回款总是大于上期的应收账款,这意味着上期产生的应收账款总能在当期收回,间接证明了这一商业模式没有问题。不过,朱叶青也坦承目前公司向战略合作伙伴谈回款时“底气不是那么足”。
“目前公司还需要合作伙伴的扶持以更快成长,但随着我们不断拓展渠道,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更大的产品知名度,我们的谈判底气会更足一点。”
而针对另一场必须直面的对峙——回应Capital watch对诺辉健康财务数据造假的指控,朱叶青并没有说太多,他不打算公开与Capital watch的私下沟通,而是按照法律程序处理。
面对“诺辉健康是不是已经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的提问,朱叶青表示“我们一定会通过法律手段去采取进一步的法律的措施......我们不希望任何社交媒体发的一些不负责任,没有任何署名和联系方式的报告影响投资人,影响媒体对公司的判断。希望诸多媒体今后能够更好地监督我们,更好地鼓励我们,也能够更好地报道癌症筛查这样利国利民的事情”。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