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是应对环境挑战的强大杠杆之一,近年来,气候变化、人口过剩、资源有限等冲突正促使人类不断反思自己的饮食文化,未来吃什么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诸多食品科技的创新当中,细胞培养肉让吃肉不吃动物这一设想成为可能,进入2023年,细胞培养肉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纷纷加速,美国、新加坡已经许可部分细胞培养肉产品已经获批,正从实验室走向消费者的餐桌。
超300家公司入局 ,细胞培养肉产业化提速
作为吃肉大户,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据麦肯锡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肉类消费量便逐年增长,持续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国肉类消费总量高达近1亿吨,占全球总量的27%,约60%的中国消费者喜食肉类,比例明显高于欧洲国家。
虽然无肉不欢者众多,但肉类供给却存在明显缺口,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肉类进口量已增长至近千万吨级,这一缺口让不少细胞培养肉创业者看到了机遇。杨梓梁于2020年成立了细胞培养肉公司CellX,他认为,未来全球动物蛋白增量中国将贡献三成以上,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亟需新的解决方案。
细胞培养肉是指利用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等技术,在体外培养动物肉类组织作为食用材料。一个被反复对比的数据是,相比传统养殖业,细胞培养肉的生产可减少70%的淡水和80%的入土地资源使用,培养肉生产的猪肉和牛肉的碳排放比传统养殖方式减少52%和92%。
在这股创新浪潮席卷下,2013年,世界上首块细胞培养肉面世,Maastricht大学Mark Post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展示了实验室中首次成功培养的人造牛肉制成的肉饼,自此,细胞培养肉行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有超300家创业公司从事细胞培养肉的原料供应、服务和产品研发,行业的总融资额也捅破27.8亿美元,其中以美国和亚太地区最为活跃。
“在细胞培养肉领域,目前国内玩家与海外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杨梓梁坦承,海外创新企业大都成立于2015年-2017年,起步较早,国内的创新热潮开始于2019年-2020年左右。“但国内玩家发展速度非常快,不论是在消费端还是生产端,我们都有很强的优势,不仅拥有庞大的市场,还拥有非常成熟的生物制造产业链,能够以更低成本实现细胞培养肉的产业化。”他表示。
技术驱动成本下探,细胞培养肉迈入百元时代
今年8月,CellX千升中试工厂完成首批试产,中试工厂是细胞培养肉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重要桥梁,建立中试工厂可以实现进一步技术验证,并改进生产工艺、低成本培养技术以及生物反应器性能,为后续规模化生产和产品定制化铺路,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10余家公司建立起培养肉中试工厂,规模达千升吨级的只有5家。
杨梓梁告诉记者,中试是产品正式大规模量产前的试验,目前CellX的FX中试工厂利用自主研发的悬浮细胞系和低成本无血清培养基,以及配套的创新工艺技术,能够将每份产品成本降至数百元,接近全球领先水平。
从33万美元的天价到如今百元时代,细胞培养肉用了10年时间,“目前来看,超级种子细胞的稀缺、逐级放大工艺经验少、培养基成本高等问题是行业主要面临的挑战,随着产品技术创新和突破,细胞培养肉的成本还将继续下探,CellX计划在2025年将成本再降10倍,未来细胞培养肉的成本一定可以和畜牧业持平甚至更低。”杨梓梁表示
想要让消费者吃得起且吃得到细胞培养肉产品,除了把成本降下来,规模化生产也要跟上。“杨梓梁向记者分析道,在核心设备领域,CellX选择与东富龙集团的战略合作,目前已经利用高通量平台筛选出了20多款细胞种子等待进入中试测试,未来公司将多管线布局,并重点关注高附加值牛肉和海鲜等品类。
据他透露,CellX目前正在同步推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产品准入,将于今年提交审批,预期在2025年产品在海外上市。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205476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