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7月11日),A股震荡攀升,新能源车产业链全线走强,无人驾驶方向领涨,整车制造、汽车芯片、卫星导航等指数同步上行;电力、文化传媒、光伏板块走弱,地产股高开低走。
上证指数收涨0.55%报3221.37点,深证成指涨0.78%报11028.68点,创业板指涨0.81%报2216.78点,科创50指数涨0.77%报1001.41点,北证50跌0.64%,万得全A涨0.72%,万得双创涨0.93%。市场成交额7746.8亿元,北向资金实际净买入34.89亿元。
(资料图)
数据来源:Wind
7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同比多增1.99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42亿元,同比多减700亿元;委托贷款增加743亿元,同比多增79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28亿元,同比多增398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852亿元,同比多增261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17万亿元,同比少7883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38万亿元,同比少1.2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596亿元,同比少432亿元。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22万亿元,比上月多2.6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859亿元。
华鑫证券指出,6月社融超预期上行,政府债券拖累但企业短贷发力,政策性融资减少;居民企业中长期持续改善,推动自发性融资修复。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第1周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低位持稳,报14.15元/公斤。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204.05元。6月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68%(5月为-0.93%);据钢联数据,6月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57%(5月为-0.01%),产能加速出清逐步验证。造成产能去化加速的原因一是仔猪价格下跌,二是产业端对后期猪价预期明显转向悲观。
三季度有望继续去化,需求端夏季气温回升利空消费,猪价预计持续低位;资金端,当前行业尤其是规模场资金已经非常紧张,再持续亏损一个季度预计出现资金问题的养殖主体将增多,利于产能加速去化。养殖ETF(159685)今年以来持续迎来资金流入,在当前磨底阶段布局养殖ETF(159865)性价比显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重点关注。
汽车板块近期持续反弹,其中有两个逻辑刺激,一个是需求超预期,另一个是汽车智能化需求渗透率逐步提升。催化剂方面,近期部分智能汽车企业发布中报预期,出现高增。
数据来源:Wind
2023年以来一线城市在加速推进智能驾驶试点,同时工信部等部委也多次提及支持L3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预计相关政策也将快速推进。同时随着AI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应用,相关功能的训练有望提速,在不断迭代下体验更好的智能驾驶应用将加速落地。
国产智能汽车最新进展,理想通勤/城市NOA基于AI大模型技术,与清华大学合作,通过NPN神经先验网络与BEV结合的方式在感知端摆脱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并通过Tin端到端的信号灯示意图网络识别信号灯变化和其与车道的对应关系。感知算法依托自研的Occupancy大模型。规划算法做到了“拟人化”,实现模仿学习。训练平台方面,理想拥有完整训练闭环,云端算力达1200pflops,自动驾驶训练里程达6亿公里。预计下半年理想将通过OTA实现通勤NOA的上车。
价格战影响消退,叠加618大促6月数据超预期,乘用车板块有望继续补涨行情。后续来看,混动份额将快速提升,也进一步强化了已有产品布局的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在购置税延续确认,未来几年新能源车大幅降本压力减缓的背景下,舒适性、智能化等感知价值显著的配置,将成为主机厂打造自身车型产品力的重要武器。汽车板块悲观预期好转,整体估值较低,可以关注智能汽车ETF(159889)和汽车ETF(516110)。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67082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