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经评论员 李蕾

刚刚过去的周末,证监会“多箭齐发”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其中对进一步规范相关方减持行为作出系列要求。

具体而言,监管一方面明确表示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另一方面,从严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总量,并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或者延长股份锁定期。

在笔者看来,这其中有两个重点值得普通投资者关注。

首先,这是监管首次将减持与分红关联,将融资行为与投资者回报结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把分红作为减持的前提,可以有效遏制一些公司股东在公司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仍试图通过减持来获取利益的操作,从而维护投资者权益。这背后,反映出监管机构保护中小投资者信心和利益的巨大决心和积极态度。

换个角度来看,将企业融资与分红回报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促进大股东更加重视企业的持续发展与盈利改善,也能帮助投资者更充分地享受企业成长带来的长期回报。因此,一定程度上还能为投资者带来“财富效应”。

其次,过去市场下跌期间监管也出台了一些增减持政策,例如2015年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2018年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但这些政策,相关限制基本都集中在减持规模、时间、方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并未触及对减持资格的修改。

此次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不仅明确提出一系列修改要求,对于能否减持作出明确限制,还表示正在抓紧修改《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提升规则效力层级,细化相关责任条款,加大对违规减持行为的打击力度等,规范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减持也是题中之义。

今年以来,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因为减持问题屡屡引发市场和投资者关注。其实在A股市场,大股东减持只要不违法违规,都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就在于,即便是正常减持,也常常会被解读为大股东或重要股东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动摇和伤害投资者信心,从而造成股价波动;还有一些“关键少数”的操作或涉嫌“绕道减持”,例如今年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上市公司股东因离婚分割所持股份事件,也被质疑通过不规范减持将资金转移出公司,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伤害。

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也为了长期维护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监管近期可谓动作频频。通过多项政策的发布明确监管口径,例如明确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监高因离婚、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终止、公司分立等形式分配股份后减持的相关要求等,同时也堵上了此前制度上存在的漏洞,进一步规范“关键少数”的减持行为。这既是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切实将保护投资者信心和利益落到实处,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内容